3月29日至31日,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科技成果鑒定會。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宗敦峰、中國鐵路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大師史玉新、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袁大軍以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、清華大學、四川大學、北京交通大學、可再生能源發電工程質量監督站、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和教授出席了鑒定會,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權威性。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趙云飛、咨詢吳高見、各課題負責人參加了會議。由公司主持研究《面板混凝土機械化施工及智能養護成套技術》等3項科技成果通過了鑒定,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、國際先進水平。
鑒定會上,專家組聽取課題組的匯報,認真審閱了鑒定資料,通過質詢、答疑,一致同意公司申報的成果通過鑒定,并給予了高度評價。其中,《面板混凝土機械化施工及智能養護成套技術》《特大型高流速泄洪洞群抗沖耐磨鏡面混凝土關鍵技術》兩項成果達到了“國際領先水平”,《復雜環境大直徑瓦斯地鐵盾構隧道高效施工綜合技術》科技成果達到了“國際先進水平”。
《面板混凝土機械化施工及智能養護成套技術》課題,項目依托的新疆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大壩工程,壩高164.8m,覆蓋層厚94m,面板面積17.8萬m2,具有大溫差、高蒸發、可施工天數少、施工強度高等特點,項目通過系統攻關,研制了混凝土面板施工全工藝流程機械化成套裝備,創建了機械化作業工法體系。其中,該成果中的混凝土水平布料裝置、鋼筋網片整體拼裝等多項新技術已納入新版規范,為電力行業標準《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規范》的修訂提供了重要支撐,引領行業發展行新方向。項目成果已在依托工程中成功應用,實現了安全、優質、高效施工,獲得專利19項、軟件著作權1項、省部級工法12項,主編行業標準1部,社會經濟效益顯著,推廣應用前景廣闊。
《特大型高流速泄洪洞群抗沖耐磨鏡面混凝土關鍵技術》課題,項目依托的白鶴灘水電站3條特大型泄洪洞(15×18m)工程,設計最大泄量12250m3/s,設計流速47m/s,總長6.7km,泄洪洞斷面及縱坡復雜多變,混凝土抗沖耐磨性能與體型控制要求高,溫控防裂與施工組織難度大。項目開展了理論研究、材料研發、裝備研制、技術開發等系統研究,形成了高流速大泄量抗沖耐磨鏡面混凝土關鍵技術,提升了工程精品建造水平,應用效果良好。項目研究成果獲發明專利10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0項、軟件著作權4項、省部級工法8項,經濟社會效益顯著,推廣應用前景廣闊。
《復雜環境大直徑瓦斯地鐵盾構隧道高效施工綜合技術》課題,項目依托的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4標段工程,地處四川蘇碼頭、洛帶、三大灣氣田交界區域,為巖石裂隙逸出型低瓦斯隧道,具有始發場地狹小、泥巖地層掘進效率低、近距離下穿多類風險源等特點,施工難度大、安全風險高,通過系統攻關,研發了復雜環境大直徑瓦斯地鐵盾構隧道高效施工綜合技術,實現了安全、優質、高效施工。項目研究成果獲得專利17項、省部級工法15項,發表EI論文2篇,社會經濟效益顯著,推廣應用前景廣闊。
多年來,公司高度重視創新驅動和科技攻關,勇立潮頭,踏浪而行,一大批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,達到了國內外領先水平,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對項目履約和企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。這批科研成果攻克了重大工程技術難關,進一步豐富鞏固了水利水電技術品牌,同時在非水電領域再次實現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突破,擴大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技術比較優勢,為公司“十四五”行穩致遠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 |